脚踏华夏盛景,肩承明月清风。聊城大学药学与食品工程学院2022级7班团支部组建于2022年9月,支部现有成员39人。团支部在校、院两级团组织的指导下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构建支部特色“2+3+5+X”工作模式,即紧紧围绕两个核心引领、三大支柱工程、五维赋能计划,形成X项特色成果,努力把团支部建设成为一支富有号召力、凝聚力、战斗力、影响力的组织。
支部成员团结一致,先后荣获 “聊城大学先进班集体”“聊城大学先进班集体标兵”、“聊城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”等多项荣誉称号,并连续两年对标定级为五星级团支部。
一、核心铸魂: 打造团组织先锋堡垒
1坚持思想引领,夯实求学之本
团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形成“班团领学—优秀团员带头学—支部大会集中学—团员青年自学”的四级联动学习模式。同时团支部积极贯彻落实学生党员带发展制度,团支部学生党员通过主讲一次主题团课、指导一次团日活动、介绍一次发展党员流程,作为加强支部党建带团建的重要举措。支部累积开展旗帜鲜明主题教育活动50余次,提交入党申请书率达100%,7人获聊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,现有中共预备党员3名,入党积极分子14名。
2组织强基,青春共筑
健全组织体系,密切联系群众。团支部积极打造“127”建设路线,即以“团支部发展”为核心,以“班团一体化、三会两制一课”为两翼,成立“七个特色团小组”作为工作基点,不断增强团支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。
二、三向聚力:构建青年赋能发展矩阵
1以志愿服务创品牌
青春献社会,实践促成长。团支部积极引导同学走出校园、走进社会,携手组建了“药”言妙道志愿服务队,定期进入社区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,其中班级与湖西社区结对并常态化开展社区服务活动30余次;与聊城市军休所合作开展“老兵故事进校园”宣讲,该活动被学院团委纳入学院思政品牌项目。
此外,服务队入选2024年全国中医药志愿宣讲团和“健康中国‘百千万’岐黄青年在行动”专项宣讲团;今年暑期,服务队打造的筑梦七彩,童享未来——以“147”模式赋能山东省青春社区建设项目,被评选为聊城大学 2024 年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品牌项目。团支部书记徐钰涵、团支部副书记王明磊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。
在挂职锻炼中汲取智慧,在服务群众中彰显担当。为引导支部成员更多地深入社会、接受锻炼、全面发展,支部鼓励学生参加“返家乡”“青鸟计划”挂职锻炼,截止目前班级共有25名同学参加挂职锻炼,其中团支部副书记王明磊被济宁团市委评为2022年度全市重点工作先进个人,1名同学被评为聊城大学2023-2024年度“大学生社区实践优秀兼职团干部”;5名同学被挂职单位评为“青鸟计划先进个人”,真正做到在实践中践行责任与担当,在奉献中实践自我价值。
2以学风建设强本领
慎思笃行树学风,科研启智造良才。团支部建立“结对互助、科创分享、资料众筹”制度,多维搭建“学业筑基—科研赋能—资源共享”学风建设平台,打造“团结互助,共同进步”的学习氛围。
2023-2024学年,支部有8位同学学习成绩位居专业前10名;支部成员作为负责人获批国家级、省级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项;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获省级及以上奖励20余项,参与发表SCI二区论文7篇,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3项;支部成员主持的“花之棠”项目顺利入驻聊城大学创业孵化园。
3以权益护航暖人心
倾心守护办实事,护航成长解忧难。为了全方位织密团支部权益。“保护网”,支委会成员分工明确、责任细化,不断搭建 “问题采集—分层解决—多维预防”链条式权益保障机制,定期为团支部成员开展 “线上匿名问卷”“校园服务体验官”等活动,并针对不同权益问题构建多级解决方案,累积有效预防和解决团支部团员和青年权益问题100余条。
三、五维赋能:营造青年融合成长生态
团支部积极构建“1+N="5”的融合发展体系,即以“第二课堂”为团支部学生融合发展重要支撑点,依托星火影院、趣味运动会、校园文创市集、卫生责任田轮值”等活动为N项发展载体,构建“德育铸魂+智育强基+体育赋能+美育浸润+劳育深耕”的融合发展良方。
班级还积极为学生推出“猫抓老鼠”“情绪宣泄卡”等团建小游戏,多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。截至目前,团支部学生共获文体类校级及以上奖项20余项,学生全面均衡发展,不断为教育强国建设夯基加力。
勇立潮头敢为先,接续奋斗谱新篇。药学与食品工程学院2022级7班团支部将继续高举团旗跟党走,以“先锋堡垒”的姿态勇立潮头,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,让创新活力在学术科研中迸发,让温暖善意在公益实践中传递,让青春之花在祖国需要处绽放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!
(审核:郑嘉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