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» 党建工作» 党史学习教育» 党史学习教育
党史学习教育
党史知识天天学|《克拉玛依之歌》
作者:0 发布日期:2022-02-10

《克拉玛依之歌》

1956年5月,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地区发现大油田的消息传遍了全国,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打出的第一口高产油井,已被证实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。当年27岁的建工部文工团创作员吕远看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振奋,他决心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写一首赞歌,但和很多人一样,他连克拉玛依在哪里都不知道。

吕远:我在内部看到一个材料上写的是,克拉玛依打出了第一眼高产井。砰!一下子出油了。啊呀,因为你搞创作么,就一定要写,写《克拉玛依之歌》!当时也没有材料,也不知道克拉玛依在哪。

1958年,克拉玛依油田进入正式开发,当年7月,油田上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女子钻井队,21岁的吴淑华担任了女钻指导员。

吴淑华:和男同志全部一样,男同志干什么我们照样干什么。井打完了要固井,一袋水泥50公斤的,每人肩上扛一袋,怀里抱一袋,一路小跑,一刻都不能停,一停那井就报废了。哦呦!那个出油太兴奋了!互相朝脸上抹,你朝我脸上抹,我朝你脸上抹,国家太需要油了!

也是那一年,吕远背着心爱的六弦琴来到兰州炼油厂工地。在这里,吕远近距离接触到了炼油工人,也被火热的劳动场面深深感染。虽然他还没有实地到过克拉玛依,但当时广播、报纸不时播发的有关新闻,让吕远很受鼓舞。在兰州炼油厂工人的描述中,克拉玛依没有水,没有草,连鸟儿都看不到,但那里有热火朝天的厂房,有一群为梦想奋斗的年轻人。听着这些讲述,吕远把对克拉玛依的梦想和痴迷试着用六弦琴弹唱出来,一首《克拉玛依之歌》逐渐成型。

《克拉玛依之歌》:当年我赶着马群寻找草地,到这里勒住马我瞭望过你,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火海,我赶紧转过脸,向别处走去……

随后,吕远把歌曲交给了歌唱家吕文科,吕文科在北京首演,唱了这首《克拉玛依之歌》。1959年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放了这首歌曲,从此,《克拉玛依之歌》迅速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。

吕远:这首歌写出来以后,反映了当时新中国大家都在希望的一种,中国富强,中国要现代化。所以这首歌很快就流传开来了。

《克拉玛依之歌》早已唱遍了神州大地,但直到1985年吕远才第一次来到克拉玛依。2008年克拉玛依建市50周年之际,吕远将珍藏了50年的《克拉玛依之歌》手稿捐赠给了克拉玛依市。他深情地说,这手稿应当属于这里的石油人,是他们为国争光的豪迈气概给了我创作的灵感。

《克拉玛依之歌》:我要为你建设再加把力气,啊克拉玛依克拉玛依,让那大西北变得更美丽。啊克拉玛依,克拉玛依,啊克拉玛依,我爱你……

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让新中国一举甩掉了“贫油国”的帽子,为刚刚起步的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。而一首《克拉玛依之歌》,激励了几代克拉玛依人在戈壁荒原上奉献青春,也唱出了新中国石油工人的豪情壮志,至今仍充满着鼓舞人心的力量。